景點分類: |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|
---|---|
所在地區: |
這巨燭的來歷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:相傳當時春灣雖然山清水秀,但蟲鼠橫行,害得當地染疫者家破人亡。一神仙變成垂垂老者行乞于村中,得一孝子熱情招呼,感其誠,施以靈丹妙藥拯救村中病危者,并賜一長明蠟燭,囑其點燃,可驅病蟲。孝子遵其囑,點燃后,蟲蛾撲火,病害盡除。
北山石塔建于南宋寶佑年間(1253—1258年),光緒二年重修,1983年重修,是閣樓花崗巖結構,為省內唯一無灰砌石塔。高18.5米,共九層,由1000多塊重達幾百公斤的長方石條壘成,塔身往上逐漸縮小,美觀大方,造型巧妙。上有“福祿來朝”四字。塔旁有著名的瑞禾石,又叫蓮花石,它像一朵巨大的蓮花。瑞禾石高、寬各5米,上面刻“瑞禾”兩字,直徑1米。
五星宗祠是汕尾市一級重點保護文物,位于陸河縣螺溪鎮正大村,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,因其在地理上稱為五星(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中)歸垣,故稱為五星祠。該祠坐北向南,祠居田垅如砥、莊然中處,布局雅素,面積1200平方米,墻壁悉用磚石,分上下兩廳,廳有楹,楹有屏,上廳正中掛“功及三郡”、“柬議名卿”,下廳正中掛明崇禎皇帝御賜粵東名丞葉高標題匾“職任最為清要”整體屋宇典雅。
格爾巖畫群位于蘇尼特左旗西北部,與滿都拉圖鎮190公里,處高山巖石上。洪格爾巖畫群歸屬洪格爾蘇木,“洪格爾”蒙古語為淡黃色的山崗,由此洪格爾巖畫群便以洪格爾蘇木命名,主要包括呼和朝魯巖畫點,畢其格圖巖畫點及巴日塔圖、陶恩圖、托來巖畫點,這樣便組成了洪格爾巖畫群。
寶鏡灣摩崖石刻畫,位于廣東珠海市高欄島寶鏡灣,于1989年10月被發現,共4處6幅,散布于海灣所在的山腰、山麓200米范圍內,其中最大的一幅長5米、高3米。巖畫陰刻于大塊平整的石面上,圖案密集而復雜,形狀有船、波浪、龍蛇、舞蹈人等,經專家考證,是距今二三千年前青銅時代的產物,是南越先民生活的寫照。
拉塔石炮臺位于拱北炮臺山。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失去了對澳門的軍事控制權以后,于1841年修筑拉塔石炮臺,派把總率兵駐守兼管關閘汛務。1849年8月22日,關閘龍田村發生了沈亞米等青年刺殺澳門總督亞馬勒事件。25日,澳葡當局在英、法、美等國的支持下,悍然進攻關閘地區,并攻占了拉塔石炮臺。1890年,廣州府前山海防軍民同知府蔡國楨面對葡萄牙人向前山、灣仔、橫琴等地擴張及軍事挑釁,不畏強暴,毅然領兵收復拉塔石炮臺,隨即加強陸地、水域的布兵設防。
據清光緒《嘉應州志》載,由南漢王劉鋹始建于大寶八年(公元965年)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。鐵塔分為七層,身高4.2米,呈四方形,塔底邊長1.6米,為生鐵鑄成,每面鑄有大小佛像250個,四面合計為一千佛,故名千佛塔。原塔建于修慧寺,因寺毀,清乾隆初年嘉應州官王者輔將鐵塔移于梅城東巖山頂,上面蓋亭宇,周圍筑欄桿,并砌石階,以供游覽者登臨觀賞。
這座教堂始建于清同治五年(公元1866年),由于從未修繕過, 木柱腐朽,四壁傾斜。1978年, 國家文物局撥專款進行了徹底維修,在嚴格保持原貌的情況下, 改磚木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。1984年,又撥專款維修了天主堂學堂,作遵義會議陳列館,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遵義會議會址的組成部分。1935年1月遵義會議后,黨中央在經堂內召開紅軍部大會,毛澤東、周恩來、張聞天等在大會上傳達了遵義會議精神。
西關民俗館,是廣州文化的縮影;而西關大屋,又是西關建筑文化的精髓。西關民俗館,正是由一間典型的西關大屋改建而成,一室小景,有情有味,歷久彌新,不僅道盡了西關大屋的精妙之處,更濃縮了廣州風情。繞進荔灣博物館右側,就看到大屋幽幽地立在青云巷邊。屋墻用一式青磚整齊砌著,并不算龐大的建筑,但高高的屋脊墻壁,以及樓梯間、走道回廊、天臺和天井的整體精巧設計,仍讓人有庭院深深的感覺。
曹植墓位于中國北部山東省東阿縣城南20公里處的魚山西麓,是三國時期魏國(公元220~265年)著名詩人,曹操第三子陳思王曹植的墓冢。曹植(公元192~232年)字子建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,他所作的《七步詩》至今仍為世人廣為傳誦。曹植墓始建于魏太和七年(公元233年),1981年和1985年曾先后進行過修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