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點分類: |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|
---|---|
所在地區: |
陜甘寧邊區政府禮堂舊址,位于延安市城內南關街。1937年9月,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。邊區政府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領導下, 徹執行了中共中央提出的“五一施政綱領”領導陜甘寧邊區人民進行了政權、經濟和文化建設,開展了大生產運動,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,成為全國革命根據地的模范。
位于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,方圓百里。 1941年春,由于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對陜甘寧邊區及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,所以,1941年春,八路軍一二o師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,實行屯墾,生產自救。在短短的三年內,由王震旅長率領的三五九旅發揚“自力更生,艱苦奮斗”的革命精神,把荊棘遍野、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“處處是莊稼,遍地是牛羊”的陜北好江南。
西安城墻景區位于西安市中心區,呈長方形,墻高12米,底寬18米,頂寬15米,總周長13.74公里。有城門四座:東長樂門,西安定門,南永寧門,北安遠門。西安城墻是在唐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。完全圍繞“防御”戰略體系,城墻的厚度大于高度,穩固如山,墻頂可以跑車和操練。現存城墻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(1374-1378),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,是中世紀后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,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。
淳化三年——太宗趙炅令出內府所藏歷代墨跡,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摹勒上石于禁內,名《淳化閣帖》。此帖又名《淳化秘閣法帖》,簡稱《閣帖》,系匯帖,是我國歷史上可見最早的一部叢帖。因編刻于淳化年間(992年),故名《淳化閣帖》。刻于棗木板上,每卷末篆題“淳化三年壬辰歲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”十九字。用澄心堂紙、李廷硅墨拓出,分為十卷摩刻拓印。
半坡遺址 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,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,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,距今6000年左右。1952年發現,1954—1957年發掘,面積約5萬平方米,已發掘出45座房屋、200多個窖穴、6座陶窯遺址、250座墓葬,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約1萬件,還有粟、菜籽遺存。其中房屋有圓形、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構筑之分。
廣州解放紀念像立于海珠場中央。是廣州市人民政府為紀念廣州解放于1959年塑造的,作者詩尹積昌。 1969年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間擬在此處建毛澤東塑像,將該解放紀念像拆除現廣州解放紀念像由潘鶴、梁明誠于1979年重新設計塑造,1980年建成。該紀念像于1963年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。
塔溫塔里哈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青銅時代文化遺址。位于青海省都蘭縣巴隆鄉,面積20萬平方米。遺址中部地形開闊,外圍有數個大小山包,山邊建有房址,平面方形或圓形,土坯墻,存有木質建筑構件。房址周圍有土坯砌筑的圍欄,內堆大量羊糞。這是青海柴達木盆地青銅時代典型的文化遺址,屬諾木洪文化,對研究甘青地區青銅時代文化、聚落形態及環境變遷有重要價值。
中國遼代都城遺址,中京是遼代五京之一。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寧城大明城。始筑于統和二十一年(公元1003年)。號大定府。是遼圣宗以后的統治中心。歷遼、金、元代延用至明初廢棄。1959~1960年調查發掘了遺址。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第四紀冰川遺址在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、克什克騰旗、翁牛特旗、寧城縣等地多處發現的第四紀冰川遺跡--冰臼群及其冰石林、角峰、石河等是“國內外目前發現的數量最多,分布最廣,形態各異,保存完好,特征十分明顯的古冰川遺跡……在國內外實屬罕見,堪稱‘世界奇觀’”。
元應昌路在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達日罕烏拉蘇木境內,達來諾爾湖西畔。北靠白音門得及耗來河。東、西、北三面平巒環抱,東距經棚鎮二百四十里。應昌路故城由內城、外城及關郊部分組成一體,城址遺跡至今仍較好地保留在地面上。城內較為平坦,街道寬窄不等,主次分明,長短適宜。臨街巷內,市肆明顯,有保存較好的成組建筑址多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