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點分類: |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|
---|---|
所在地區: |
大東溝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境內,距離縣城60公里,是自治區級風景區,大東溝是一個高山峽谷,位于額爾齊斯河上溯源頭。滔滔西去的額爾齊斯河,在山谷里千聚萬合,跌宕而下,聲如洪鐘,氣勢磅礴。河流兩岸,白樺樹、楊樹與松樹織成茂密的原始森林,林木間,冰川覆蓋,巨石矗立,擎天突兀。另有遼寧省東港市大東溝,歷史上著名的黃海海戰就發生在大東溝海域。
兵溝旅游區北距陶樂縣城43千米,西距銀川市40千米。是集文物古跡、影視文化、大漠風情、黃河文化為一體的旅游區。這里有歷盡千年滄桑的古戰場,塞外有名的軍事要塞渾懷障,星羅棋布的漢代墓葬群和氣勢恢宏的兵溝大峽谷。
海門天險即二沙灣炮臺,位于中正公園、三沙灣及民族英雄墓附近。沿著兩旁蔥郁的林間小徑,拾階而上,就可抵達。海門天險為一處面積廣闊,形勢曲折的炮臺陣地,正門是粗石圍砌的城門,入內則視野豁然開朗。平坦的臺地,溝渠 海門天險井然,旁有民房的遺跡。臺地往上是層層的階梯,寬廣壯觀,至最頂便是守衛港灣的炮臺所在。此處樹蔭遮天,居高臨下,可攻也可守,故“海門天險”誠非虛名。海門天險山腳下,尚有兩座墓,為民族英雄幕與法國陣亡將士墓,就是當年雙方戰死官兵英魂安息的地方。如今已和中正公園、海門天險做為連線的旅游區。
赤崁樓位于臺南市中區赤崁街與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崁樓,原為荷蘭人所建。早期的漢人稱荷蘭人為紅毛,所以也把赤崁樓叫做紅毛樓,或稱番仔樓;目前赤崁樓列為國家一級古跡,也是臺南代表性的名勝,赤崁樓的文物與建筑歷經荷蘭、明鄭及滿清時代,初建于公元1650年,其建材據說皆由荷蘭人自海外運來,稱為普羅民遮城,系荷蘭人在漢人起義抗荷的郭懷一事件后所興建的。
安平古堡,古稱“奧倫治城”(Orange)、“熱蘭遮城”(Zeelandia)、“安平城”、“臺灣城”,最早建于1624年,是臺灣地區最古老的城堡。自建城以來,曾經是荷蘭人統治臺灣的中樞、也曾經是鄭氏王朝三代的宅第。
大天后宮俗稱臺南媽祖廟,建于清康熙23年(公元1684年),原為明寧靖王府邸,是鄭成功之子鄭經為了表示對寧靖王朱由桂禮遇而建。后來清將施瑯率軍攻占臺灣,將平定之功勞歸于媽祖,于是在寧靖王府內供奉媽祖且改名為天后宮,擴建為巍峨宏大的媽祖廟。大天后宮歷經了數次整修,在1985年以其歷史與文化地位被列為第一級古跡。大天后宮在臺灣將近400座媽祖廟中,具有貴族般的尊貴地位,是臺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,也是唯一列入官方春秋祭典的媽祖廟。廟中塑像、雕塑皆出自名匠之手。古匾、古聯之珍貴豐富更是全臺廟宇少見。
延平郡王祠,又名開山王廟或鄭成功廟,位于臺灣臺南市中西區(清代臺灣府城油行尾街),為清治時期最早的官祀鄭成功紀念祠,其前身為民間所建的開山王廟,臺灣日治時期曾改名為開山神社。但現今樣貌實為1963年動工改建的結果,所以該廟長久以來未被列為古跡,直至010年將延平郡王祠(含鄭成功文物館)登錄為臺南市第九座歷史建筑。
億載金城位在安平區南端,為昔日二鯤鯓之地,俗稱大炮臺,是清末為加強海防而筑的工事之一。建于清光緒2年(1876年),為臺灣第一座西式炮臺,直到1975年炮臺創建100周年,臺南市政府重加修葺,才恢復昔日舊觀,現已列屬一級古跡。
黃崖關長城黃崖關長城在薊縣北30公里的崇山峻嶺之中。歷史上,薊州城共有守營墩臺十八座,黃崖關為其一,也是最為重要的關隘。始建于公元556年,明代名將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,曾重新設計、包磚大修。
西安明城墻,位于西安市中心區,呈長方形,墻高12米,底寬18米,頂寬15米,東墻長2590米,西墻長2631.2米,南墻長3441.6米,北墻長3241米,總周長11.9公里。有城門四座:東長樂門,西安定門,南永寧門,北安遠門,每個城門都由箭樓和城樓組成。現存城墻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(1374-1378),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,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