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達縣歷史悠久。早在3000年前已有人類繁衍生息于此,古藏族六大氏族之一的董氏族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,當地人稱“阿嘎洛麥”即猿人之意。
行政區劃:
至2011年底,色達縣總面積9338.98平方公里,轄2個鎮、15個鄉134個村:色柯鎮、翁達鎮、洛若鄉、霍西鄉、年龍鄉、大則鄉、塔子鄉、大章鄉、亞龍鄉、塔子鄉、泥朵鄉、然充鄉、康勒鄉、旭日鄉、歌樂沱鄉、甲學鄉、楊各鄉。
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,色達縣總人口41450人。至2011年底,色達縣總人口45661人,人口出生率11.09‰,人口自然增長率6.19‰。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,色達縣常住人口為64681人。
色達縣地形地貌:
色達縣境內地形復雜。地處巴顏喀拉山南麓,大地構造屬川西地槽系巴顏喀拉山褶皺帶,全境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,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,西北高,東南低。色達縣全境大部分為典型的丘狀高原,西北部溪河密布,排水不暢,沼澤發育。級差小于30度,少數山峰凸出于高原面700-900米,海拔4000米以上為典型的丘原地貌,相對高度500-1000米;海拔3500以下的巴爾壩河谷地帶,河流深切,流水浸蝕嚴重,為高原山原地貌。總面積中高原面積約占84%;山原占15%;平壩占1%。色達縣全境為三斷層所切,呈西北或西向,屬金湯弧西翼。色達斷層沿歌樂沱--洛若--色達一線斜穿泥曲(河)上紅科;康勒斷層沿塔子--康勒一線穿泥曲(河)流域;鮮水河斷層,僅在達曲(河)右側出現。三斷層除歌樂沱--洛若--色達斷層,相對穩定外,其余斷層均處于活動狀態。
資源
生物資源至2002年底,色達縣森林覆蓋率2.67%,活立木總蓄積807.5萬立方米。 色達縣中藏藥材資源豐富,2008年共有藥用植物資源1000余種、藥用動物資源10余種,尤其是蟲草、大黃、貝母等。 色達縣牧草以莎草科、禾本科、菊科和薔薇科等科組成,約56科、259種,能作飼料的達100余種,畜種資源以牦牛為主犏牛、馬、草地型藏羊和山羊組合。
礦業資源色達縣境內礦藏有金、銀、銅、錫、鋅、汞、泥炭、大理石等21處,黃金蘊藏量達10噸以上,4大河流均分布砂金礦。
土地資源色達縣色達縣總面積9338.98平方公里,2002年色達縣草原面積有6653.73平方公里,占地總面積的71.2%。 至2010年底有草場面積6654平方公里,有林地1714平方公里。